深发展的蓄势,建行的启动,万科的不断上扬,跟随大势总是不会错的。什么时候它们掉头,什么时候中线看空。

都是自己的随笔,对的,错的,自己给自己做个见证。
前言:
(2)在一段下跌行情中,某一天的收盘价,往往都是靠近于这段时间的最低价;转折点:一旦收盘价往最高价靠拢,上涨开始。
所以我们只要将这段时间的最高价和最低价当作一条线段的两头,再看一眼位于这条线段上的收盘价,很容易知道收盘价是靠近最高价多还是最低价多。
收盘价-这段时间的最低价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这段时间的最高价-这段时间的最低价
最后得到公式:
RSV=(收盘价-N日内最低价的最低值)/(N日内最高价的最高值-N日内最低价的最低值)*100
输出K:RSV的M1日[1日权重]移动平均
输出D:K的M2日[1日权重]移动平均
即:
RSV:=(CLOSE-LLV(LOW,N))/(HHV(HIGH,N)-LLV(LOW,N))*100;
K:SMA(RSV,M1,1);
D:SMA(K,M2,1);
其中N=9,M1=3,M2=3
了解KD的原理之后,K和D已无需解释,如果还是无法理解,可以把K视为根据前面所解释原理得出的一条曲线,变化较快,而D,是在K的基础上多一次数学处理的曲线,变化较慢。
注:很多时候我们使用的都是KDJ,而非KD。KDJ相对于KD,多了一条J曲线,J=3×K-2×D,J与D交叉点和K与D的交叉点都在同一位置。J的作用在于判断顶底,如快速上升超过100回落,表示短期见顶,在0以下快速上升超越0位置,表示短期上涨。其实J的作用非常有限,个人也不太喜欢增加一条曲线,所以本文中不会涉及到J。
二、KD的基本使用